本文转自:央广网
进入春运以来,为保障大秦线路安全畅通,铁路部门引进新型高科技设备——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奔跑在铁路线上,极大提升轨道检测效率,为春运线路保驾护航。
上午9:20分,随着“天窗点”前最后一趟列车驶过,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茶坞工务段茶坞探伤车间的职工将新型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抬上线路,测试好探伤灵敏度后便开始了今天探伤作业。
双轨式探伤仪,主要用来检查钢轨内部伤损,运行时速可达15km/h,使用这辆探伤新武器,作业效率是人工徒步检查5倍。它是通过电池驱动,能够承载4名探伤工定速行驶进行作业,左右探轮各有9个通道,每根钢轨使用1个轮式探头进行数据采集,能实现双股钢轨轨头、轨腰的全覆盖同步探伤检查,探伤检测出波清晰直观、易于辨识,平均检出率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探伤检查效率。
“我们探伤工也从原始的人工手推向现代化、机械化模式的转变,我们从‘齐步走’到‘车跑’,见证了钢轨探伤作业方式的重大变革。”茶坞工务段茶坞探伤车间主任石洪生说道。
春运期间,大秦铁路列车高密度、高强度运行,车轮对钢轨不断冲击碾压,很容易在钢轨内部及表面造成损伤,甚至发生断轨。茶坞工务段安排探伤车间缩短探伤周期、加密探伤次数,加大重点地段的探伤检测,保证及时消除线路安全隐患。当天11时40分,探伤工作顺利结束,钢轨质量安全良好,双轨探伤仪安全撤出线路。
茶坞工务段茶坞探伤车间探伤工李冰峰说:“今天16公里探伤任务,用以往手推式探伤仪得需要三个半天的时间,今天只用了不到两个半小时就探测结束,双轨探伤仪不仅效率高,性能好,伤损检出率也高,目前钢轨质量好,伤损少,完全可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据了解,由于大秦铁路车流密度大、运输任务重,平均每5至8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过,目前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只在“天窗点”内无列车通过情况下使用。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樊高